圣瓦西里大教堂(Покровский Собор)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又名波克罗夫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它是伊凡雷帝为了纪念1552年战胜喀山鞑靼军队而下令建筑的,风格独特,举世无双。这座有着像洋葱一样圆顶的大教堂,是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Балме)和波斯特尼克(Бостник)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富于创意的形式、色彩与精妙绝伦的结构完美结合,使这座教堂令人叹为观止。它被誉为“一个石头的神话”。
据说在圣瓦西里教堂竣工后,它的精美绝伦使伊凡雷帝十分震惊。这个性格暴躁而残忍的沙皇下令弄瞎了建筑师的双眼,为的是使他永远无法再造出这样美丽的教堂。可怜的建筑师!

建筑特色及结构
瓦西里升天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下满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的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形的窗子。
这八个塔的排列是:外圈东西南北方向各一个较大的塔楼,均为八角棱形柱体、鼓形圆顶。在此四个塔楼之间的斜对角线上是四个小塔楼,建筑装饰简洁紧凑,借助斗拱与大塔楼相连。
八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因此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可将教堂内全貌一览全无。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楼梯环绕。教堂内部,几乎在所有过道和各小教堂门窗边的空墙上都绘有16~I7世纪的壁画。
殿堂分作上下两层,且殿堂内设有展厅。展厅里陈列着的图片和模型是用来介绍这一教堂的建筑历史和四个世纪以来的变化。有一间展室展现了大教堂的底层。底层几乎是一间暗室,只有些尖拱型细小的缝隙供通风用。这里至1595年以前存放过大量官款,现在陈列着16~17世纪的文物。

建成与修复
从建筑规模上看,瓦西里大教堂在世界教堂建筑中是排不上号的,它算不上雄伟,其内室显得有些简陋和狭小,但它的独特与美丽却足以让人们忽视这些缺点。
瓦西里大教堂曾叫圣母大教堂,又名波克罗夫大教堂。教堂的原名是“代祷教堂”,后因一位叫瓦西里的东正教修士曾在这座教堂苦修终生,于是改名为瓦西里·布拉仁内大教堂。“布拉仁内”在俄语中是仙逝升天的意思,所以有人就干脆称此教堂为“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其实这座以“瓦西里”命名的教堂纪念的对象并不是瓦西里修士,而是一次战争。据史料记载,1552年,在伊凡大帝的带领下,俄罗斯人打败了鞑靼人,吞并了喀山汗国。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为纪念这8位圣人,伊凡大帝下令修建了瓦西里大教堂。 这座教堂在1559年落成,从此,这座无所匹敌的建筑成了俄罗斯的象征。这座风格宏伟的建筑,要体现的是俄罗斯人战胜鞑靼人的豪情,因为它的存在,人们走过广场,都会回忆起战胜入侵者的光荣。
1912 年因其破旧不堪而被俄罗斯文物保护协会视为危旧房。十月革命以后,政府开始修复工作。1918年始修复教堂上方的大圆顶和西塔大门;20年代末30年代初陆续修缮其他部分,沿保留下来的白色石基座复原了门前台阶;内部在30年代中期被修复;1956~1965年间中心教堂的壁画由艺术家仿16世纪原貌重新画过。
1967~1969年,教堂圆顶表面的铁板由政府出资改为铜板,同时顶部十字架和镂花檐板重新镀金。这项工程繁复浩大,仅为覆盖几个圆顶就耗费一毫米厚的铜板约30吨。1980年正门和外部回廊得以复原。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历史上只有很少时间使用过。它现在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作为建筑文物供人们参观。

功能
现在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已经成为了著名的莫斯科旅游景点。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年至1612 年,他们打败了波兰侵略军,解放了莫斯科。
教堂前是一个圆形的平台,俗称断头台,建于1547年,是当年沙皇发布诏书与宣读文告的地方。同时也是行极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进行,在台上宣读处死令和犯人罪状。

 

点击查看更多此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