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主持编写。本套教材共四册,在编写上遵循了综合性、整体性和立体化原则。这里的综合性是指教材编写的主线将语言知识和信息结构相结合;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关系上;立体化原则则主要包括语篇教学立体化和学习环境立体化两个方面。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编写特色

1)综合性原则

这里的综合性是指教材编写的主线将语言知识和信息结构相结合。目前国内的主干教材,分为以语法知识点和以交际话题为线索的安排原则。实际上《东方》和(《基础俄语》是综合性的,它们在第一册中(《基础俄语》从第一册后部分)先按照语言知识顺序排列单元教学,从第二册就过渡到专题教学内容。我们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因此在确定本书的编写原则时明确了这个原则。

所谓专题,指人活动的各个领域,如《东方》的专题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工作、休闲、气候、做客、城市、看病、体育、购物、打电话、性格、旅游、外语、报刊、图书馆、电视、电影、剧院、博物馆、节日、爱好、传统。这些专题基本上涵盖了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几个重大主题。

此外,综合性原则还包含另一层意思,即外语教学不仅指语言知识及其技能的教学,而且要包括社会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这里主要涉及到教材的选文系统和练习系统。选文时我们尽量选取文化含量高的材料,以及反映最新俄罗斯国情的文章作为课文,而在练习中力争设计更多的符合中国学生实际交际需要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成言语技能。

2)整体性原则

当前的教学法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是整体语言教学,即强调语言教学的整体性,认为语言环境、词、句、语言规则等语言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语言整体;认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语言整体时,他们才能认识语言的本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看到整体,然后逐步掌握教学内容。

《东方》第一册先给出俄语词法的大致轮廓,在尽可能短时间里,给学生关于俄语语言体系的整体概念,使他们了解该语言的特点,了解词形的基本变化规律并熟练掌握词语变化技能,然后过渡到专题教学,这里就体现了整体性原则。有些教材从第一册就分出了“家庭”、“学校”等,这是交际型的编写原则,是对外语学习规律的不了解,不少此类教材是从国外直接照搬过来的。

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关系上。

教材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而编写的知识技能体系,是将课程理想转化为课程实践的媒体。理论上讲,所有教材编写的依据都是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但是实际上各种教材对大纲的体现可以不一样,比如像泛读、听力这类教材可以主要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精读教材则要最大程度全面地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因为它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基本课程,对它的要求不同于一般。

俄语实践课教材编写的依据是《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中纲”)和《Программа по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для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граждан》(以下简称“俄纲”)。

3)立体化原则

主要包括语篇教学立体化和学习环境立体化。

语篇单位教学要立足于上下文、交际背景和文化三维之上。众所周知,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社会语言学、功能语法、语用学、语篇语言学等功能主义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其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外语教学、机器翻译等领域。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时,也注意吸收当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譬如尝试较多地进行语篇教学而减少单句教学的训练方式。

教学环境立体化指改变以往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提出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观,要求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这种思想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就是缩小控制,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机制。为此,我们希望本套教材配有多种训练手段,除了课堂上用于操练的学生用书以外,还有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以及自我测试系统等。

《“东方”大学俄语》(新版)系列教材的分册目录如下:

第一册分为语音部分和基础部分,语音部分介绍了俄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俄语字母的书写、俄语的调型;基础部分包括了俄语最基本的语法和最常用的句型。第二册、第三册和第四册分主题编写,主题包括:谈谈自己、外貌、性格、家庭、学习、工作、做客、运动、四季、休假、电话、健康、购物、图书馆、互联网、学习外语、大众传媒、音乐、展览会、餐厅、剧院、节日等。内容包含实践和语法两部分。

编者介绍

史铁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1954年11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1981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4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外语系工作,任俄语教研室副主任。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990年毕业并同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2002-2003年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任一等秘书。 主要从事俄语语言学研究,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6部,并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2008);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并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 获得俄罗斯外交部颁发的“友谊贡献奖”(2006)和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颁发的“普希金奖”(2008)。 史铁强总主编的主要社会兼职有: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委会副主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俄语专业四、八级测试组组长;全国俄语翻译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理事;《中国俄语教学》杂志编辑部编委。

张金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俄语语音学。曾编写《电视俄语》上、下册,《大学俄语》(教师参考书)1,《商务交际俄语》,《俄语发音基础学习》。

刘素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外语测试学、外语教育学。现任教研室主任。曾在《中国俄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涉及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与测试。

黄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副院长。1969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文学修辞学和诗学研究。已出版专著《韵律与意义:二十世纪俄罗斯诗学理论研究》一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论诗章的语义建构》、《洛特曼的结构主义诗学观》、《浅谈语境对诗章分析的作用》、《巴赫金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诗学对话》等。发表译著、译文逾百万字,代表作有《巴赫金全集》(参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第二译者)、《见证人》(独立译著)等。

张朝意,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1963年6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语文系和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语文系俄罗斯文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俄罗斯现当代文学,著有《小人物的悲喜剧》、《沃依诺维奇创作中的神话及民族文化内核》等作品。

专家评价: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保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好的教材,教学质量就有了大半保证。当然,作者的编写思想能否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向以编写重要基础教材著称,该校的许国璋《英语》、《大学俄语(东方)》等都享誉国内外语界。然而,遗憾的是,近十五年来,国内俄语专业没有出版新的精读教材,教材编写一度落后于形势。值得欣喜的是,这套教材的出版,填补了国内近年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套教材的特色与创新表现为:

1.符合学生的外语认知规律。编写外语专业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的精读教材,要求编者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语言学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广博知识,要根据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外语学习的规律设计课程体系,使得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在该系列教材中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2.反映最新的俄罗斯社会国情。该系列教材除了选用原文原版的语料外,还特别重视材料的新鲜度,即是否反映当今俄罗斯的现状以及现代俄语的特点和变化。第一手的语言材料说明这套教材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编者多年的积累。她是编写集体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高水平教学的集中反映,相信对全国的俄语教学有一定知道意义和辐射效应。

3.缜密的科学体系。这套教材的整体设计全面考虑了当今外语教学的发展规律,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外语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扩充知识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全盘系统的安排。各册的语言知识完全适合学生的程度,课文的难度适合相应年级的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本套教材的课文顺序和生词,使得学生能够在可接受的范围里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该套教材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优秀教材,她的出版必将为推动中国俄语教学和教材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愿意郑重予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