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之歌》诞生于苏联“新浪潮电影”时期,是格里高利·丘赫莱依“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1956年,反映苏联女红军爱上和她一起流落荒岛的白军军官的《第四十一》在戛纳电影节大获成功,勇夺特别奖。于是丘赫莱依乘胜追击,文国俄语推荐又拍摄了《士兵之歌》,再次征服了戛纳评委,获得最佳送选片及最佳青年导演奖。

影片从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缅怀说起,画外音说:母亲了解儿子的一切,但这段故事是连他母亲也来不及知道的……阿廖沙在前线立功,首长问他有什么要求,阿廖沙却只想回家。哦,这个要求有点过分。阿廖沙却有自己的理由:天冷了,屋顶很破,村里没有男人,他只想回家为妈妈修屋顶。首长看着他稚嫩的脸,起了恻隐之心,特批了假期。

阿廖沙是个19岁的男孩,个子很高,却来不及强壮,纯净的脸上带着微笑。一位战友听说他要回家,请求阿廖沙去看望他的妻子。战士们全围了过来,把仅有的两块肥皂递给了阿廖沙,说不洗衣服也要给嫂子礼物。多么可爱的战士们!路上,他为了帮助回乡的残疾军人误了火车,只好用肉罐头贿赂一位扯皮的小兵上了军需火车(这里出现了红军的反面形象)。没想到,青春的奇遇开始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偷偷上了火车……

女孩是典型的俄罗斯姑娘,圆圆的苹果脸,亮晶晶的眼睛,金黄色的辫子垂在肩膀上,刚刚发育的丰满身材,却来不及长高。两人从一开始的误会、扭打、争吵到解释、互相介绍、聊天,整个过程纯真美好,让人忘却战争。有趣的是,姑娘似乎嗅到了阿廖沙身上的荷尔蒙气息(拜托,小兵哥哥不但很长时间没见到美女了,连姑娘都难得一见,所以他的确有想亲近美女的感觉),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危险”使她不自觉撒了个谎--我有未婚夫了!这让阿廖沙很沮丧,但他还是把姑娘当妹妹一样,一路上悉心照顾。

经历与扯皮小兵的争执、列车首长对他们的维护以及下车取水时错过列车却发现姑娘已经下车等他了……这一切让两个年轻人的心中充满暖意。阿廖沙带着姑娘去找战友的妻子,却发现她已委身他人(当时苏联的社会问题--前线战士的太太耐不住寂寞)。这一幕非常有趣,阿廖沙气鼓鼓地下楼,又登登地再上楼,伸手就拿回了战士们省下的肥皂,连包装纸也不留给那个女人,他要把战士们的礼物带给战友的父亲,整个身体语言充分体现了19岁男孩的血气方刚。

又上火车了,这次的军用火车挤满了人。阿廖沙和姑娘在车窗边深情对望,眼里浓浓的清纯与爱意,轻风拂着他俩的头发,两人好像在说着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两人时而微笑着,又时而害羞地笑不出来。刚刚萌芽的年轻爱情,仿佛世界上最动听的旋律在他们心中回荡,周围嘈杂的声音全都听不见了。下车了,姑娘甜甜地对阿廖沙说,其实她没有未婚夫,之前那么说只是由于怕他。阿廖沙温柔地问道,那你现在还怕我吗?此时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年轻男孩的气息呼在我的脸上,仿佛我就是电影中的那个姑娘。看到这儿,我的心颤抖得厉害,因为这样的语言,恋爱时我也听到过。他们真正相爱了,我却只能捂着嘴,眼看着他们的爱情转瞬即逝,无能为力。

气笛响了,阿廖沙跳上火车,重复着自己的地址,不知道姑娘听见没有。姑娘跑着跑着直到跑不动了,阿廖沙看着那个曼妙的身影一点点远去。梦里,他看到姑娘哭泣:对你说我没有未婚夫,就是想让你知道我爱你,你却什么也没有说,你不爱我吗?他惊醒了,差点急得要跳车。在他心里,姑娘已经是他的爱人。思念不一会儿,列车遭到轰炸,抢险救灾又用去了一些时间。来不及了,他划小船、搭便车,跑到田地里,终于找到了母亲,不能修屋顶了,只能把礼物--一条围巾给妈妈系上,就匆匆离去了……只是这一去,就是永别。

得知一个陌生人牺牲的消息和得知一个朋友牺牲的消息,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因为片中的经历让你对于阿廖沙,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亲近,他是你亲切的朋友,他怎么能死呢?生于青春,死于青春,年轻的士兵被埋葬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人生本来充满无限可能,他还可以去寻找他心爱的人,可一切都停止在了刚刚长大的年分,他永远,也只能是一个俄罗斯士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