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那形式各样的庄园犹如明珠镶嵌于滋养它们的土地上,春夏秋冬,它们见证园中草木的一枯一荣,物换星移,它们经历祖国的荣耀屈辱。这些庄园集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文学与戏剧于一身,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向人们展现俄罗斯艺术文化的魅力。

上百年间,不论是大贵族、公爵还是商人、农民的庄园,作为俄罗斯人生活组织方式的一部分,庄园与城市和乡村一道成为俄罗斯人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最早作为贵族阶级的领地,俄罗斯庄园产生于15世纪,那时的庄园并不具现在的规模,主人拥有的只是一座简单的房屋,一片领地及其森林湖泊,还有农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意义上的庄园兴起于18世纪。1762年,彼得三世颁布了《贵族自由宣言》,免去大贵族担任公职的义务,允许他们自由迁居到京城以外的地区。于是,那些有财富有领地的贵族便回到自己的领土上,聘请本国乃至欧洲最优秀的建筑园艺雕塑大师兴建宅府,开辟花圃,创造雕塑,建成了一座座有着高度艺术价值的庄园。这时,贵族   庄园已成为社会各界文化人士的集散地,文学家在此探讨创作阅读新作,画家流连于风景旖旎的园林湖泊,音乐家在庄园的宁静氛围中灵感迸发,这些无不有力促进着文化的发展。庄园已不仅仅是贵族的生产生活领地,而是俄罗斯精神文化的策源地。经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100多年的发展,贵族庄园遍布全国,大约有8万—10万座。如18世纪修建于莫斯科的奥斯坦基诺庄园、库斯科沃庄园,19世纪的卢托维诺沃庄园。

然而随着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工业迅速的发展,衰败了的贵族不得不出卖土地,庄园迎来了新的主人——资本家,贵族庄园的黄金时代走向尽头。到了20世纪初,社会剧变,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有的贵族制度,庄园也被视为旧有体制的遗留而遭到破坏。两次世界大战,许多庄园消失在战火硝烟之中,虽然1922年成立了俄罗斯庄园研究会,庄园问题得到了重视,但在随后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中,许多庄园还是未能幸免于难,有的被毁,有的被辟为疗养院。所幸的是,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这一自然文化遗产,一些著名的庄园保存了下来,经过修葺,基本恢复的原貌,并被列为国家或市博物馆,如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奥斯坦基诺庄园和梅利霍沃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