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阴雨霏霏,“中国电影节”开幕式在莫斯科一家老电影院中举行。天气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到影迷们的兴致:大厅几乎座无虚席,这在当代莫斯科电影院中并不多见。阴雨天也吓不倒电影节的客人们,主办方称,在开幕式举行前,中方代表团在整整淋了一个小时的大雨,以极大的热情探究红场上的建筑之美。

本届电影节的开幕片是享誉中外的电影导演陈可辛(Peter Chan)执导的《中国合伙人》。参加活动的也包括导演本人。俄罗斯人对陈可辛导演的了解包括中文电影《如果爱》、《武侠》,也包括好莱坞作品《情书》(Love letters)。现实生活中的会面更激动人心。

原来,陈可辛的照片没能体现出他本人千分之一的超凡能力、他的魅力,以及如他这般著名人物身上令人意想不到的谦虚。他提醒观众,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遗憾的是,没有广受欢迎的中国电影中的传统元素,如功夫和腾云驾雾等”,希望公众不要失望。

确实,陈可辛没有理由为此担忧:《中国合伙人》的接受度要好于如何一部中国动作片。观众从影片开始笑到最后,对故事反应非常踊跃。遗憾的是,陈可辛导演没有留下来观影,因此没能看到,人们对着他的字幕电影鼓掌了多长时间。

观众对《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的接受度这么高,完全可以理解。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复杂病态的现代化进程、从共产主义转向改革开放,以及转向经济发展。此一时期,俄罗斯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和同样的危机。也像中国人一样,那个时期的俄罗斯人做着美国梦,同时为自己"照葫芦画瓢"和比西方落后的感觉而煎熬。俄罗斯和中国戏剧性地遭到了欧洲和美国的轻视。所以,这部电影的历史开端可以被移植到俄罗斯的现实之中。

区别在于,在俄罗斯,“美国梦”不像在中国更为普及:许多人梦想离开,但结局却不像《中国合伙人》中的388.8888万名学生。还有,俄罗斯大学生不具备这种罕见的中国式执著,正得益于这种执着,来自偏远农村的中国农村孩子们备战并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因此,陈可辛向我们讲述的这种成功史,在俄罗斯很少遇到。

尽管如此,俄罗斯观众对电影的正面激昂感情评价非常高,感觉到这部电影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专家瓦连京·戈洛瓦切夫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体裁,介绍了我所非常亲近的那一代人的观点:我跟陈可辛导演是一代人。因此导演表达自己观点、感情的方法,以及回忆那些年代和那种生活的方法对我来说也十分亲近。那种生活我本人记忆犹新”。

陈可辛导演说,确实,这一切都同苏联和俄罗斯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生活相似。这是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摆在人们和电影主人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继续生活。人们理解,生活无法再像过去一样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陈可辛导演展示了选择的时刻、做出决定的时刻,以及在道路上前进的时刻。电影主人公说的对,无须惧怕失败:失败只是成功前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