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俄罗斯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满街跑的棺材板。颜色各异,形状一样,两个罗列的长方块,板板正正。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车,承载了俄罗斯人的全部感情,它的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俄罗斯的历史。是如何从盛世到衰败的。

拉达是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厂――伏尔加(AvtoVAZ)旗下的汽车品牌,2009年2月正式停产。

承载了苏联和俄罗斯几代人情感的拉达,是伏尔加的当家“花旦”,这款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的车型,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做过北京的出租车,后因外观差被夏利取代。但在莫斯科可绝对是个宝,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总结的俄罗斯四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拉达开得比火箭快”。

翻开历史,回到1966年的前苏联,当时的苏联政府与菲亚特签订协议,决定生产廉价的大众化轿车,将汽车普及。工厂选择在伏尔加河边上的一个小镇,而当地也由此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汽车城。为表达对意大利的感激之情,该小镇后来改名为陶里亚蒂Togliattigrad城,这是意大利共产党资深党主席的名字。

该车于1971年在苏联国内发售,随后借菲亚特的力量,进入东欧市场。鉴于当时的苏联环境,新车获得了红火的销售业绩。当然,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苏联人民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拉达轿车并非容易的事情,据相关资料,人们往往要等上6年,才能够有机会等到一辆小拉达。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出国的苏联人往往会从其他国家买一辆二手拉达并运回国内。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生产的拉达,也就是菲亚特124,拥有很高的燃油经济性,而且车子速度高,质量可靠,赢得了国内人民的肯定。在当时的苏联,大街小巷上跑的车,几乎都是拉达,是名符其实的国民车。

为满足国内外的强烈需求,拉达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汽车,这个拥有超过3万台设备的生产线每天的平均产量达到2500台,最快时每20秒就有一辆新车从生产线上驶下。

上世纪80年代,拉达开始大批量进入国内,由于车型缺乏,而且拉达价格适中、品质等各方面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拉达很快地在国内风靡开来,在不少城市,拉达还一度成为出租车。

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脑袋,拉达在取得优秀的销售成绩之后,并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技术改进,推出换代产品上,而是借国家的工业保护,凭借价格继续占取市场。

国家的保护伞并非万全之计,前苏联解体之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保护作用失去,进口车开始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受国家过渡溺爱,丧失竞争力的国内车企不得不因此纷纷倒闭。

 
拉达目前在售的车型

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卢布大幅贬值,而当时出售的拉达轿车价格也从8千美元跌至4000美元,依靠价格优势,拉达在几年内依然没有倒下,但缺乏对技术的投入,缺乏新的车型,拉达注定没落。

2002年,导火线终于出现,由于库存量急剧增加,公司终于做出了停产的决定。

面对残酷的显示,伏尔加汽车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发展的方向,并对车型、经销商等多项内容进行调整。此外,伏尔加还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引进汽车技术,制造全新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