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岩石”城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城市之一,同样是苏联最绝密的城市之一。 

现在仍有部分保密的秘密城

这些城镇多为前苏联军事科研基地,担负着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等特殊使命。

在俄罗斯广袤的领土上,散布着45个被列为“绝密”的城镇。这些城镇多为前苏联军事科研基地,担负着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等特殊使命,长期以来与世隔绝,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它们的存在曾经只是一组组阿拉伯数字,当地的居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当地的工作无一例外地与国家安全有关……苏联解体许多年后,才有部分媒体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城市,体验到它们仍与众不同的生活与工作。

A 不起眼“核弹城”生产出4代核武

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苏联为对抗美国,就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冷战时期,为了保持同美国的核均势,苏联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一批绝密的“核弹城”。出于保密需要,起初这些城市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一般以几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名加数字命名。苏联解体后,“核弹城”里的核设施逐步由军用转为民用。从2006年6月1日起,联邦政府将不再直接管理核工业城。这些城市已划归当地政府管辖,由封闭转向开放。俄首批开放的有10座核工业城。

据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司令部披露,俄战略火箭军建军40多年来,一共拥有51个“核弹城”,各种建筑和设施超过1.65万个。大约60万人在这些“核弹城”里服役。头号“核弹城”阿尔扎马斯-16位于莫斯科东南360公里阿尔扎马斯市西南约60公里处,建于1947年,原来主要从事核武器的研制和进行科学技术支援,建立之初,先后被称为KB-11(第11设计研究所)、保尔加奥非斯研究所和哈里顿研究所等,相当于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国立研究所,1949年8月29日曾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实验场组装了第一颗钚型原子弹。苏联解体时,城里还拥有员工2.5万名。后来这里还担负核武器的解体工作。现在,它改名为全俄物理实验研究所,主要承担核电站的安全解析、核物理、热核能等研究工作。

这些小城从外表看虽然不太起眼,却研制和生产出了俄罗斯4代核武器,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核弹也诞生在这些绝密“核弹城”里。许多科学家因此获得了俄罗斯最高的奖励。在这些绝密的“核弹城”里,生活条件相当不错。许多工作人员住的是独立别墅,每个人都有一辆国家配发的伏尔加小轿车。除此之外,每年他们还能免费去黑海等地享受3个月假期。

据了解,这些绝密的“核弹城”像独立王国一样,里面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据披露,有一座“核弹城”位于奥焦耳斯克市(代号车里雅宾斯克-65),能够生产武器钚和超重氢,并对核电站和核潜艇的核燃料进行重复处理。这里的放射性材料储存库的墙壁厚达7米,能抵御8级地震以及重达一吨的空对地导弹的轰炸。还有一个名叫奥布宁斯克的“核弹城”,苏联第一个核反应堆就在这里诞生。

在其中一个“核弹城”中心,现在仍摆放着俄罗斯从第一代原子弹到第四代核弹的实弹样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弹和最小的核弹。最大核弹高约3.5米,直径像一个大水桶,据称有三四百个百万吨当量级。最小的“迷你”核弹重20公斤,粗细仅相当于一个壮汉的手臂,高度有1米左右。

俄媒透露,由于俄罗斯基本停止了核武器生产,这些城市的工厂一度处于半停产状态,科研人员和职工一连数月领不到工资。然而,记者最新了解到,自普京上台后,这些待遇都陆续恢复,并且越来越好。

B 家门钥匙藏在脚垫下的“保密行政区”

那时,苏联还有众多被称为“保密行政区”的城镇。自2007年1月1日起,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克德罗维镇就率先摘除“保密”的帽子。这些神秘城市里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不久前,俄记者探访了其中的一座小城,位于奔萨州的扎列契内伊市,撩起了“保密行政区”的盖头。

扎列契内伊市位于莫斯科东南660公里。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大会议上脱下皮鞋梆梆地敲桌子,威胁说要给美国人“厉害看看”……其实,他要打出的王牌就是扎列契内伊,当时苏联正筹备在那座神秘小城建造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弹,可是,后来不知为何计划流产了。不过,扎列契内伊核工业重镇的地位至今仍不可撼动。目前,俄原子能署所属最大的工业企业“起飞线”联邦国营联合公司就坐落于此。

扎列契内伊市周边的戒备森严,设有两道带铁丝网的围墙、隔离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时有牵着警犬的值勤保安走过……通过安检进入市区后,却恍如步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巨幅烟酒广告,也不见赌场,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街道和房屋。

正因为城区有“重兵”把守,所以城内的治安状况非常好。这里居民楼一层的窗户没有加装铁护栏,车库也盖得简易,是用半截砖或木板砌成的,因为车主压根不用担心什么偷车贼。

为图方便,住户通常都将自家房门钥匙藏在门口的脚垫下面。不久前,当地几个军人搞了一个善意的恶作剧,挨家挨户门口走了一圈,就收集了数十把钥匙,不过他们没来得及“偷窃”,当天就被“抓获”了。

不论大事小事,提起电话就给市长打,这在扎列契内伊市已成为“家庭传统”。市民觉得市长就是家长。一次,一位市民在雨中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情急之下便给市长打电话反映。

不过,“保密行政区”严格的保密规章也一度给市民带来不便。苏联解体前,透露任何有关扎列契内伊的信息均被视为泄露国家秘密。即便休假期间因没带护照被警察扣留时,也不得说明自己的真实住所。市民出城前,通常会接受一通保密教育。亲属来访次数也严格限定5年一次,还必须是直系亲属。苏联解体后,有些禁忌被取消了,不过市民已养成了良好的保密习惯,他们通电话也多用暗语,如称自己的城市为“铁丝网”或“地带”,通行检查站为“门房”。

近年来,取消保密城市特权,撤销“保密行政区”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已有不少“保密行政区”提出了“脱密”申请。不过对扎列契内伊市民来说,“铁丝网”是他们的保护伞,他们并不愿意摘除“保密行政区”的帽子。

C 日趋破败的绝密城“石油岩石”城

当詹姆斯·邦德 (由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沿着犬牙交错的管道和桥梁狂奔时,子弹不断从他头上呼啸而过。原来,盘旋在他头顶的直升机上的狙击手频频朝他射击。突然,邦德身旁巨大的工厂发生爆炸,他于是想方设法跳入装有导弹发射系统的汽车,并立即发射导弹,击落了这架直升机。1999年上映的007电影《黑日危机》中的这个场景,是在英国拍摄的。但是,这个情节的灵感则来自阿塞拜疆一个真正的城市“石油岩石”城,它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城市之一,也同样是苏联最绝密的城市之一。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工程师在阿塞拜疆东部的里海建造了这座大型城市。它实际上是一个石油平台网络,由纵横数百公里的道路连接。

从古代起,阿塞拜疆的这个地方就以盛产石油而著称。早在公元7世纪,君士坦丁堡城就用“液体之火”(原料是里海海平面上冒出的石油)当武器,让阿拉伯的围困者无法攻进城内。但直到1870年被俄国人征服后,这里才开始建造石油化工厂。随后的几年,包括路德维格?诺贝尔和罗斯希尔德兄弟俩在内的工业家们,将巴库(里海港口城市,阿塞拜疆首都)变成海上明珠。仅在1941年,阿塞拜疆(当时已属于苏联领土)就提供了1.75亿桶原油,约占苏联当年石油产量的75%。

二战后,苏联工程师近距离考察里海一个被称为“黑色岩石”的暗礁。他们在这个微型小岛上搭起帐篷,并进行钻井测试。1949年,他们在海底1100米深的地方,钻探出了优质石油。世界上首座海上石油平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黑色岩石”被命名为“石油岩石”。

其实,用“平台”这个词,已不足以形容这片平均深20米的海域:7艘弃置的轮船沉溺在海底,充当坚固基石,上面架有大量钢铁和木头;在其辉煌时刻,方圆30平方公里大约有2000座钻井平台;还有长达300公里的高架桥网络,卡车在桥上隆隆而过;8层楼高的公寓建筑,可容纳5000名工人。有时候,这些工人会在“石油岩石”上一连呆上数周。从这里坐船抵达陆地,当年大概要花6至12个小时。

这座岛上有工厂、足球场、图书馆、洗衣店、电影院、菜地,甚至还有树木林立的公园(所用的土壤都是从陆上运来的)。

但是,在水面和石油之上建造东西,势必充满不确定性。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浮动的城市也走向衰落。由于别处发现新的油田、石油价格开始波动,这里的工人减少了一半,只剩2500人。现在,这里的大多数钻井设备要么报废,要么可以望见却难以到达,因为通往那里的桥梁都倒塌了。

这里的工人每个月仍可拿约合130美元的薪水,但这里的工厂已经多年没有运作了。水下的钢铁建筑现在对航运是个威胁,石油也不断泄漏。现在这里仍旧戒备森严,外国人很难走进这个城市。时至今日,这里产出的石油只占阿塞拜疆石油产量的小部分。专家估计,这个城市下面的石油仅够开采20年。再过几十年,这个巨大的迷宫将会沦为一堆废铁。

D 俄现在还有45座“保密行政区”

目前俄境内还有45个“保密行政区”。其中俄原子能署下属10座城镇,这些城市多为核燃料加工生产基地和核弹研发生产基地。

俄国防部下属35座城镇,其中海军基地城市10座,战略火箭兵驻地城市13座,航天兵驻地城镇5座,还有两座生化武器销毁基地城镇,两座军事通信枢纽城镇,一座激光武器生产基地城市、一座绝密城市梅日戈里耶市,以及福尔坎内伊镇。

所谓的“保密行政区”,是指那些禁止自由探访的俄(苏)城镇。前苏联时期,这些城镇的保密措施非常严格,城镇的地址和名称均属国家机密,不允许对外透露。在人口普查时,“保密行政区”通常被划入别的居民点,或者列为所属联邦主体首府的一个区。所以,这些城镇都有自己的代号,如车里雅宾斯克-40、鄂木斯克-7,扎列契内伊市也一度被称为“奔萨-19”。城内楼房编号一般以大数字开头,学校编号也是。

苏联解体后,“保密行政区”的名单被解密,其总人口达134.5万人,这就意味着每百名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居住在保密城。